目錄
這篇給新手飼主的你:小貓並不是某一天就「突然不喝奶」了,而是經過幾週的過渡。只要抓準週齡節奏、飲食比例與觀察重點,斷奶可以很溫和、很順利。
速讀重點(先掌握三件事)
- 時間點:多數幼貓於4 週開始嘗試副食品,6–8 週完成斷奶。
- 方法論:循序漸進、少量多餐、觀察便便與體重。
- 選品核心:高蛋白、易消化、幼貓專用配方;必要時以濕食輔助提高適口性。
週期里程碑:如何判斷「可以開始了」
- 第 4 週左右:門牙初長,舔、咬行為變多;對碗裡食物感興趣。
- 第 5–6 週:舌頭舔食能力變好,能吃稀泥狀或泡軟的飼料。
- 第 7–8 週:胃腸道更成熟,已能以固體食物為主食,奶量大幅降低或停止。
若小貓仍體重不穩、精神差或便便異常,寧可放慢節奏,延長過渡期。
逐步轉換 SOP(4 週起適用)
步驟 A:建立「吃碗」習慣
把幼貓奶粉與泥狀主食/泡軟飼料混成稀糊,放淺碗,引導牠舔食。每天4–5 餐,每餐少量。
步驟 B:拉高固體比例(約第 5–6 週)
- 第 1–3 天:奶:固體 ≈ 7:3
- 第 4–6 天:奶:固體 ≈ 5:5
- 第 7 天起:奶:固體 ≈ 3:7
觀察便便型態與精神食慾,若軟便增多就把比例往前一步調回。
步驟 C:完成斷奶(多在第 7–8 週)
固體食物升至 90–100%,維持少量多餐;水碗常滿,濕食或主食罐協助補水。
一日餵食示例(完成斷奶後)
- 餐次:4–5 餐(清晨/中午/傍晚/睡前,必要時加一小餐)
- 形式:主食罐或泡軟幼貓飼料為主,逐漸過渡至乾糧 + 濕食搭配
- 監測:每週固定時間量體重;觀察毛況、便便、活力
斷奶選品指南(實用指標)
- 標示要清楚:選「幼貓用」或全齡但具幼貓適口性與營養密度的配方。
- 配方看重點:
- 蛋白質含量偏高、來自動物性來源。
- 易消化、添加牛磺酸、必需脂肪酸。
- 顆粒大小與口感適合幼貓的牙口與舌頭。
- 濕食輔助:主食罐可提高適口性與含水量,維護腸胃負擔。

實際推薦:
常見誤區掃雷
- 一次「斷乾淨」:猛然把奶停掉最容易引發拒食或腹瀉,請採階梯式。
- 牛奶替代幼貓奶:多數貓咪乳糖不耐,易拉肚子;務必使用幼貓專用奶粉。
- 只看餐次不看份量:少量多餐很重要,但單餐份量也要依體重與反應調整。
- 忽略飲水:從奶改固體後,水分供應要加倍重視,濕食能是好幫手。
- 太早換成成貓配方:幼貓的熱量與胺基酸需求較高,請先維持幼貓配方。
居家照護加分題
- 固定餵食點:安靜、溫暖、光線柔和,降低環境壓力。
- 餐具尺寸與高度:小口徑、淺碗或低台,讓幼貓容易舔食。
- 清潔節奏:每餐後清洗碗,濕食不超過 30–60 分鐘;乾糧若泡軟,2 小時內處理完。
- 社會化與探索:吃飽後短時間互動、陪玩,建立正向生活規律。
想更穩妥?到門市諮詢最快
挑選斷奶期的食物和份量,不必單打獨鬥。到 臭貓動物園門市 就能詢問門市人員得到選品建議、餵食份量抓法、以及便便/體重異常時的快速應對。門市並提供 傻派貓飼料 與 傻派主食罐 的多口味建議,幫你找到最合適的小貓過渡方案。
給家長的最後提醒
斷奶不是速度競賽,而是配合小貓的生理成熟度。只要按照週齡節奏、採用溫和遞進的比例調整,加上合適的選品與細心觀察,大多數幼貓都能在 6–8 週間順利完成斷奶,迎向更穩定的成長期。需要選購小貓的食品用品時,記得把 臭貓動物園 當作你的第一站。
參考文章:
贊助商廣告

無穀、高肉量、無肉粉及適口性超好是我們對傻派品牌的要求
傻派貓飼料:85%動物性蛋白、無肉粉、無穀,腸胃泌尿道保健
傻派主食罐:98%動物性蛋白,無穀、無膠、低磷,超高適口性
臭貓動物園:專賣貓狗飼料、罐頭及寵物用品!
